本文目录
飞机突破音是什么意思
音障是一种物理现象,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声波叠合累积的结果,会造成震波(Shock Wave)的产生,进而对飞行器的加速产生障碍,而这种因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碍称为音障。突破音障进入超音速后,从航空器最前端起会产生一股圆锥形的音锥,在旁观者听来这股震波有如爆炸一般,故称为音爆或声爆(Sonic Boom)。强烈的音爆不仅会对地面建筑物产生损害,对于飞行器本身伸出冲击面之外部分也会产生破坏。
除此之外,由于在物体的速度快要接近音速时,周边的空气受到声波叠合而呈现非常高压的状态,因此一旦物体穿越音障后,周围压力将会陡降。在比较潮湿的天气,有时陡降的压力所造成的瞬间低温可能会让气温低于它的露点(Dew Point)温度,使得水汽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肉眼看来就像是云雾般的状态。但由于这个低压带会随着空气离机身的距离增加而恢复到常压,因此整体看来形状像是一个以物体为中心轴、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
请教各位,战斗机突破音障是怎么回事,能否解释一下
音障,是历史上(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飞行器尝试跨越音速飞行遇到困难的称呼。这一说法在1950年代以后随着跨声速飞行的广泛实现已渐不多见。
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区域积累,最终形成空气中压强、温度、速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突变面——激波(Shock Wave,又译冲击波、骇波、震波)面。激波的形成是超音速飞行的典型特征。激波面将增加空气对飞行器的阻力,这种因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碍被俗称为音障。
另外,在早期飞机的设计中,由于对跨音速空气动力学了解尚少,所以曾多次发生飞机试图超越音速时解体或者失控坠毁的严重事故,有人把这一时期困扰飞机制造业的难题也称为“音障”。事实上,音障一词的名声大噪更多地来自于媒体的炒作及大众的误解,而非更加深刻的物理实质
飞行器进入超音速飞行形成的激波面,是声学能量的高度集中面,所以又称音锥。音锥在听觉上是一声短暂而极其强烈(可能超越人耳听力上限的)的爆炸声,故称为音爆或声爆(Sonic Boom)。
强烈的音爆不仅会对地面建筑物产生损害,也会给飞行器本身跨越冲击面的部分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各国一般都禁止超音速飞机在住宅区上空突破音速。
除此之外,跨音速飞行常常伴随的一个效应称为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Prandtl-Glauert condensation clouds),其特征是一个以飞机为中心轴、从机翼前段开始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这是由于激波面后方因气压降低导致温度的降低,进而引起水气凝结导致。水气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后,肉眼看来就像是云雾般的状态。这个低压带会随着离机身的距离增加而迅速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并非只能在跨音速飞行中看到,与激波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仅仅表征了空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尚未接近音速的飞机也能在自己周围产生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
如果你想对音障&音爆效应有更直观认识的话,可以去看一些关于空军的电影(我记得有部影片是法国拍摄的就前几年讲述空中格斗的片中就有法制幻影战机在超低空突破音障的镜头相当的经典啊!)
中国有突破音障的飞机吗
突破音障及速度超过音速,中国的超音速飞机主要为自歼6后的中国歼击机系列,主要包括:歼-6、歼-10、歼-11、歼-19、歼-20等等。
1、歼-6
歼-6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工业公司研制的一型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是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曾是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中国产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
在各次实战中,歼-6共击落20多架各型飞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2010年6月12日歼-6战斗机正式退出中国空军装备序列。
2、歼-10
为了不在未来的战场上受制于人,我国于1988年开始了对第三代歼10战斗机的完全自行设计的研制,该机是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种战斗机了。
自从外界第一次发现它的存在起,各种关于它的传闻就一直没有中断,据说歼10采用了我国20年改革开放中所开发积累的大量先进技术,如四重数位数字电传操纵系统、翼身融合技术、整体玻璃座舱、复合材料以及部分隐身技术等。
3、歼-11
歼11战机属于第三代战斗机。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21.935米翼展:14.7米,机高:5.932米机翼面积:46.5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30000千克,最大使用速度:2.35马赫,升限:18000米,作战半径:1500公里,动力装置:2台AL-31F,单台推力7600公斤机载武器:30毫米机炮,10个外挂点。
4、歼-19
我国的J19歼击机将是更加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一代歼击机。它们既是一个作战载体,也是一个信息载体。同时,它们还是一个信息接点。
它们一方面能够把自己发现的敌人目标实时地传到系统网络,为整个系统实施有效打击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网络里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战效能。
我国四代后歼击机既可以在传统意义上的航天空间,担负常规的空战任务和实施对地作战,又可以游戈于大气边缘,对选定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它们超音速巡航速度在 2.0M-2.5M之间。
5、歼-20
歼-20(英文:Chengdu J-20,代号:威龙,北约代号:Fire Fang,译文:火焰獠牙)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
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它的研制实现了既定的四大目标——打造跨代新机、引领技术发展、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卓越团队。
扩展资料
音障的产生
在二战时期,受科技水平的限制,飞行器尝试跨越声速飞行遇到困难被称为“音障”。到了现代社会,音障拥有了新的定义——物体运行速度接近声速时产生了强大阻力,这种阻力会让飞机速度衰减并产生强烈的震荡。
“音障”作为飞行器飞行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是由于在不同的温度和大气压强下,空气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在1个大气压和15摄氏度的条件下,数值为1224千米/时,相当于340米/秒。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大气压逐渐减小,空气温度降低,造成高度越高声速就越慢。
譬如在1万米的高空,声速大约只有300米/秒(1080千米/时)左右。当飞行器的速度达到声速上下时,就会压缩周围的空气,出现激波或局部激波,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学名为普朗特-格劳厄凝结云(Prandtl-Glauert condensation cloud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歼击机系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飞机出现音爆云,就已经进入音速了吗
突破音障,会发出巨响吗
会。
物体接近音速时,会有一股强大的阻力,使物体产生强烈的震荡,速度衰减,这一现象俗称音障。突破音障时,由于物体本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逐渐在物体的迎风面积累,最终形成激波面。在激波面上,声学能量高度集中。这些能量传到人们耳朵里时,会让人感受到短暂而极其强烈的爆炸声。
音爆能量巨大,一架低空超音速飞行的战斗机产生的音爆,足以震碎门窗玻璃。和水波一样,距离越远,波的强度也越弱。因此音爆的强弱以及对地面影响的大小,与飞机的飞行高度有直接关系。
当飞机作低空超音速飞行时,不但地面的人畜能听到震耳欲聋的巨响,严重的还可以震碎玻璃,甚至损坏不坚固的建筑物。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这种影响越来越弱,超过一定高度后,地面基本就不会受到影响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声波叠合积累产生的震波会对飞行器的加速产生障碍。
2、当飞机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
3、而当飞机进一步加速突破音障进入超音速后,飞机最前端会产生一股圆锥形的音锥,因此美国联邦航空局在美国境内限制超音速飞行,噪音问题是超音速飞机的技术难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突破音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