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罗欣说明书(派罗欣长效干扰素)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派罗欣说明书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派罗欣说明书的知识,包括派罗欣长效干扰素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派罗欣的禁忌

•对活性成分、α-干扰素或本品的任何赋型剂过敏•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严重肝功能障碍或失代偿性肝硬化•新生儿和3岁以下儿童,因为本产品含有苯甲醇•有严重心脏疾病史,包括6个月内有不稳定或未控制的心脏病(见【注意事项】)•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严重的精神疾病史,主要是抑郁•妊娠和哺乳当本品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时,请同时参阅利巴韦林说明书中的【禁忌】部分。

派罗欣的用法用量

本品须由有经验的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内科医师开始治疗。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时请同时参阅利巴韦林的说明书。1.标准剂量1.1慢性乙型肝炎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次180μg,每周1次,共48周,腹部或大腿皮下注射。其他剂量和疗程尚未进行充分的研究。1.2慢性丙型肝炎本品单药或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时的推荐剂量为每次180μg,每周1次,腹部或大腿皮下注射。联合治疗时同时口服利巴韦林。与本品联合治疗的利巴韦林的剂量取决于病毒的基因型:基因型2或3型剂量为每日口服800mg;基因型1型剂量为根据体重每日口服1000-1200mg(见表10)。利巴韦林应在进餐时服用。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疗程: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程决定于病毒基因型。HCV基因型1型不论病毒载量如何均应治疗48周,HCV基因型2/3型不论病毒载量如何应治疗24周(见表1)。表1:丙型肝炎患者联合治疗的推荐剂量和疗程基因型派罗欣每周剂量利巴韦林每天剂量疗程基因型1型 180μg<75kg=1000mg 48周≥75kg=1200mg 48周基因型2/3型 180μg 800mg 24周通常HCV基因型4型感染的患者治疗困难,有限的研究数据(n=66)中所用剂量与HCV基因型1型的治疗剂量一致。因为目前缺乏可用的数据,所以HCV基因型5或6型的治疗也考虑使用同样的剂量。不论病毒基因型如何,本品单药治疗的推荐疗程为48周。12周后丙型肝炎病毒应答的预测本品单药或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12周内未出现病毒应答【HCV RNA未下降到50IU/ml以下,相当于100copies/ml,或至少未下降到基线的百分之一以下(2log10)】的HCV基因型1型患者应考虑终止治疗。HCV基因型2/3型96例患者中93例在12周内出现病毒应答。因此HCV基因型2/3型患者不论12周时病毒应答与否都应治疗24周。本品治疗12周尚未出现早期病毒应答的患者继续治疗时很少能获得持续的病毒应答([5%)(见表2)。表2:推荐剂量联合方案治疗12周时病毒应答的预测值阴性阳性 12周无应答无持续应答预测值 12周应答持续应答预测值基因型1型 102 97 95% 467 265 57%(n=569)(97/102)(265/467)基因型2/3型 3 3 100%(3/3) 93 81 87%(81/93)(n=96)2.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剂量调整剂量调整的原则对于由于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包括临床表现和/或实验室指标异常)必须调整剂量的患者,初始一般减至135μg,但有些病例需要将剂量减至90μg或45μg。随着不良反应的减轻,可以考虑逐渐增加或恢复到初始剂量(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1.血液学指标(见表3)当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小于750个/mm[sup]3[/sup]时,应考虑减量;当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小于500个/mm[sup]3[/sup]时,应考虑暂时停药,直到ANC恢复到大于1000个/mm[sup]3[/sup]时,可再恢复治疗。重新治疗开始应使用90μg,并应监测中性粒细胞计数。当血小板计数小于50,000个/mm[sup]3[/sup]时,应将本品剂量减低至90μg;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5,000个/mm[sup]3[/sup]时,应考虑停药。在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治疗相关的贫血时特别推荐采取下列步骤处理:患者无明显心血管疾病,出现血红蛋白[10g/dl和≥8.5g/dl;或当患者心血管疾病稳定,在治疗期间的任意4周内血红蛋白下降≥2g/dl时利巴韦林应减量至600mg/day(早晨200mg,晚上400mg)。不推荐恢复至最初的用药剂量。出现下列情况时利巴韦林应暂停使用:患者无明显心血管疾病,血红蛋白确实下降至8.5g/dl以下;或者患者心血管疾病稳定,在减量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仍持续低于12g/dl。当恢复正常值后可重新开始使用利巴韦林600mg/day,经主治医师决定可以进一步增加到800mg/day,但不推荐恢复至最初的剂量。表3:根据不良反应进行的剂量调整(具体指导详见上述内容)利巴韦林减量至暂停利巴派罗欣减量至停止或暂停终止联合治疗 600mg/day韦林治疗 135/90/45μg派罗欣治疗或单药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750/mm3<500/mm3血小板计数<50000/mm3<25000/mm3<25000/mm3>25000/mm3血红蛋白-无心脏疾病<10g/dl<8.5g/dl≥8.5g/dl血红蛋白-心脏疾病稳定任意4周内下降减量4周仍≥2g/dl<12g/dl如果对利巴韦林不耐受,可以继续本品单药治疗(见【用法用量】)。当本品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时,请参阅利巴韦林发生不良反应时剂量调整的说明书。2.肝脏功能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经常出现波动。与其它α-干扰素相同,使用本品治疗后,也会发生ALT升高,包括病毒应答改善的患者。当丙型肝炎患者出现ALT持续升高时,应考虑将剂量减至135μg。减量后,如ALT仍持续升高,或发生胆红素升高或肝功能失代偿时,应考虑停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到ALT一过性升高,峰值超过正常上限的十倍。出现峰值提示发生了免疫清除(血清转换)。在峰值后继续治疗时应考虑增加肝功能监测次数。如果本品剂量减小或暂时停止了治疗,当ALT水平正常后可以继续恢复常规治疗(见【注意事项】)。3.特殊人群3.1 18岁以下患者:尚无该人群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3.2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肌酐清除率大于20ml/min的患者不需调整剂量。但当本品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时应仔细参阅利巴韦林的说明书。对终末期肾功能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清除率下降25%-45%,135μg剂量下的暴露量与肾功能正常患者180μg剂量的相似。建议本品用于这些患者时需小心,应密切监测,出现不良反应时本品应减量。3.3肝功能不全患者尚无本品用于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研究,禁止将本品用于此类患者(见【禁忌】)。

派罗欣的药理毒理

作用机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以下称本品)是聚乙二醇(PEG)与重组干扰素α-2a(以下称普通干扰素)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干扰素可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α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复杂的信号传递途径并激活基因转录,调节多种生物效应,包括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品具有非聚乙二醇结合的α-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的体外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药效学本品的药效学特点与天然的或普通的人α-干扰素相似,而药代动力学差别很大。40KD的PEG部分的结构直接影响临床药理学特点,因为PEG部分的大小和支链结构决定了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特点。健康人单次皮下注射本品180μg后3~6小时,抗病毒活性指标即血清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活性迅速升高。本品所诱导的2,5-OAS血清活性可维持1周以上,且比单次皮下注射3或18MIU普通干扰素的活性高。与年轻人相比,62岁以上的老年人单次皮下注射本品180μg,所产生的血清2,5-OAS活性强度和持续时间降低大约25%。对明显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为20-40ml/min),单次皮下注射本品90μg后对2,5-OAS活性的反应弱于肌酐清除率在40-100 ml/min以上的患者,尽管两组的药物暴露量(AUC和Cmax)类似(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本品180μg治疗会出现双相的HCV RNA滴度下降。在表现为持续病毒应答的患者及一些无持续病毒应答的患者中,第一相出现在开始用药后24-36小时。第二相出现在接下来的4-16周内。与普通α-干扰素相比,本品180μg治疗增加了病毒清除和提高了治疗的病毒应答率。毒理研究由于人干扰素具有种属特异性,仅对本品进行了有限的毒性实验。本品的毒性研究是在干扰素α-2a的基础上进行的。1.生殖毒性:动物试验提示,与其他干扰素相同,雌猴给予PEG干扰素α-2a后出现月经周期延长,并伴随17α-雌二醇和黄体激素峰的减低和延迟。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雄猴给予干扰素α-2a 25×10[sup]6[/sup]国际单位/公斤/天,连续5个月,未见其对生育力的影响。恒河猴给予干扰素α-2a后,流产率显著升高,未见畸胎,有统计学意义。虽然后代中未发现有致畸性,但对人类致畸的可能性不能排除。2.本品加利巴韦林与利巴韦林联合用于猴子,本品未引起两药单独使用以外的不良反应。主要治疗相关的变化是可逆的轻度至中度贫血,其严重程度高于每个药物单独使用。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时要参阅利巴韦林说明书中的【药理毒理】资料。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派罗欣说明书和派罗欣长效干扰素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