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梁孟松(梁孟松知乎)

中芯国际有什么来头是由哪里控制的

中芯国际,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简称,该公司于2000年4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中芯国际是不是国企?中芯国际创立之初,属于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简单来说就是外资企业。随着中芯国际的不断发展壮大,外资、国有资本开始入股中芯国际,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中芯国际的主要股东都是国有资本,外资成分大大降低,不足5%。

从股权结构来看,中芯国际的创始人是张汝京,但实际控制方应该是国企。最大股东是大唐电信(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纯国资公司),持股17%,而第二大股东就是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控股的鑫芯香港持股比例15.76%,此外中投公司也持有不少股份,台积电以及所有其他外资的股权加一起还不足5%。

中芯国际在中国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拥有多个8英寸和12英寸生产基地,截至2019年末,上述生产基地的产能合计达每月45万片晶圆(约当8英寸)。除中国大陆外,中芯国际亦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台湾设立了市场推广办公室,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晶圆是指制作硅半导体电路所用的硅晶片,其原始材料是硅。高纯度的多晶硅溶解后掺入硅晶体晶种,然后慢慢拉出,形成圆柱形的单晶硅。硅晶棒在经过研磨,抛光,切片后,形成硅晶圆片,也就是晶圆。目前国内晶圆生产线以 8英寸和 12英寸为主。

晶圆片所说的 8英寸和 12英寸,是按其直径一般分为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规格,近来发展出12英寸甚至更大规格。现在的CPU等等的芯片,都是从晶圆片上切出来的。一大片晶圆可以切成很多的芯片,越靠近圆中心的理论上质量越好,质量较差的就做成型号较低的。这其中还有良率问题,也就是有些是问题芯片,不能用。我们在做高规格的芯片时,往往不良率很高,实现不了量产。

张汝京

中芯国际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为曾在台积电任职过的张汝京,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为曾任职过三星与台积电的梁孟松、赵海军。根据IC Insights公布的2018年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中芯国际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6%,位居全球第四位。

目前中芯国际在中国大陆有4个主要制造厂区、两座合资厂区以及一座海外厂区。此外,中芯国际曾经在成都建有封装测试厂以及有一座代为经营管理的八吋芯片厂(现已转售给德州仪器公司),在武汉曾经代为经营管理的先进的12吋memory芯片厂。

中芯国际成立后不久就遇上了来自台积电的法律指控,指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团队窃取了台积电的智能财产。第一轮诉讼阶段于2005年以中芯国际赔付一亿七千五百万美元予台积电完结。2006年开启了第二轮诉讼阶段,2009年9月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开庭,2009年11月4日陪审团最终认为中芯国际应对65个法律指控中的61个负法律责任。不过该轮诉讼判决仍未裁定,最终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于2009年11月9日达成和解协议。

双方和解的主要条款包括:双方宣布并赔付关于双方的待决诉讼的索赔、终止此前中芯国际根据第一轮诉讼和解协议支付剩余款项的义务(约四千万美元)、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总额为两亿美元的赔款、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授予约8%的中芯国际已发行股本及授权书而令台积电拥有中芯国际约10%的所有权。

和解协议签订的第二天,中芯国际CEO张汝京就宣布辞职,同时委任曾经在另一个中国芯片制造商华虹担任过高管的王宁国为董事会执行董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公司正式进入了“后张汝京时代”。

2010年年底,与台积电为长达八年的商业机密剽窃案达成和解协议,中芯除了赔偿台积电两亿美元,更将无偿授予台积电8%中芯股权,台积电可在三年内以每股1.3元港币认购2%的中芯股权。

也正是由于张汝京的离开,中芯国际内部上演了更为精彩的“夺权”大戏,尤其是当大唐电信以1.76亿美元的低价入股成为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之后,大唐电信和中芯国际原班人马的争斗上升到白热化。中芯国际曾经的CTO的杨士宁与CEO王宁国之间,现任两位联合CEO赵海军与梁孟松,均被传过“不合”。 CTO杨士宁与CEO王宁国两人甚至最后都离开中芯国际。

2011年6月27日,中芯国际前任董事长江上舟因肺癌复发逝世。2011年7月15日,王宁国已辞任公司CEO职务,董事会委任执行董事张文义为公司董事长,并暂时署理公司CEO。2011年8月5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已委任前华虹NEC首席执行官邱慈云为公司CEO兼执行董事,这也意味着纷纷扬扬的中芯国际控制权争夺告一段落。

直到2016年12月20日,前台积电前共同首席执行官蒋尚义首次加入中芯国际,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职。2019年6月,中芯国际公告称,蒋尚义因个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诺,将不再连任。

最新梁孟松2022年去向

梁孟松的去向目前没有官方说法,根据网上的消息,他最可能去的两个地方是华为和中芯国际。

梁孟松,1952年生于中国台湾,微电子工艺技术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微电子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现任中芯国际独立董事、中芯国际董事长唐尼·门德尔·诺尔(TonyMendillo)已请辞中芯国际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中芯国际提名委员会提名梁孟松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执行董事,该提名尚需提交至中芯国际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如何看待蒋尚义回归中芯国际不到一年辞职,梁孟松辞任执行董事

中芯国际三名台干职务调整,蒋尚义离辞、梁孟松icon专任联席CEO,周杰辞任独立董事。我看这是中芯国际的管理团队在向理顺的方向迈进。

1、中芯国际今天已是一个大陆企业,国有股份占主导,担负了挑起国产芯片大梁的重任,用台干能让企业有勇心,大作为?没这事,台干是有技术不错的,对加强管理,提升良率有帮助。但依靠台干有勇心,有野心,看大局,担大任,怎么可能。中芯国际连独立董事也用个台干,就是很扯。现在做调整,是好事。

2、蒋尚义先生年纪大了,才做一个失败的项目,又不可能一线去看技术,请他回来,还高价,不知当初怎么想的,还导致了内部权斗。依靠这样一个人,能把中芯国际带向一个高度?蒋先生离开,不是中芯国际的损失,是理顺了关系,是件好事。

3、梁孟松先生是技术专才,但绝不是帅才,也不是能挑中芯国际未来发展的大梁。为一个蒋尚义回归闹辞职就可看出。梁先生退出战略决策层,专心技术和产品正是适合他。对梁先生而言,年纪也不小,位置也到CEO,自己能力所长在于技术,扮演的是技术大家的角色,现在的位置很好,中芯国际也有大机会,好好做一个技术专家。又有高收入,也是功成名就,也是好选择。

4、中芯国际董事会做战略决策的人,当然得大陆人,年轻、有冲劲、敢担当,余承东icon具体技术也不一定最强,那是做大事的人。中芯国际也得出个余承东而不是梁孟松。

中芯国际这番人事调整,是重大利好,不知怎么股票跌了。下周得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