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游子意的下一句(浮云游子意全诗)

本文目录

  1. 浮云游子意的下一句是什么 浮云游子意原文及译文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下一句是什么
  3. “浮云游子意”,下一句是什么
  4. 求浮云游子意的下一句啊

浮云游子意的下一句是什么 浮云游子意原文及译文

1、“浮云游子意”的下一句是落日故人情。这句诗出自李白的《送友人》。

2、原文如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释义: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诗的意思是: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出处:唐·李白《送友人》

原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扩展资料:

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

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

“浮云游子意”,下一句是什么

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座南朝时期的楼阁,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泰兴路9号,因而得名。它高七十米,共有九层。

而“浮云游子意”这句诗,则表达了旅人的感慨:站在层层楼阁之上,俯瞰周围的风景,能让人产生迷惘和思考。浮云虽美,但终究要散去,人在旅途中的彷徨之情也如此。

这句充满哲理的诗句启示我们,人生如同旅程,人们一路翻过千山万水,历经沧桑,才能悟出人生的本质。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重重困难,也会装点个人简历,在每一次身处迷惘的时刻,看到浮云盘旋,我们应该告诉自己,也许浮云终究会消散,但请相信你所在的位置永远不会是困顿的死角,总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阳光草地。

因此,本诗句的下一句应该是:“红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红日依山尽”表达出了诗人在高处独立眺望,看到太阳在山顶落下去的壮美景象。这象征了一种顶峰般的心境,既是目光远大,更体现了对天地生命的感悟和珍视。

这首诗曲终人散,但留下我们无尽的思考。浮云、红日、青山都是人的心灵寄托,是希望、是梦想,也是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应该放飞心灵,为了更好的人生而奋斗。这不仅仅是金钱的堆砌或者物质的富足,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获得,获得生命的本质和价值。

求浮云游子意的下一句啊

送友人

【作者】李白【朝代】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白水:清澈的水。

(3)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4)别:告别。

(5)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6)征:远行。

(7)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8)兹:声音词。此。

(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简析:

这首五律,描述送别情景,历历如在目前,语言流畅,好像毫不受格律的束缚。

[注释](1)北郭:北城门外。(2)孤蓬:蓬是一种草,枯后断根,遇风吹散,飞转无定。此处孤蓬喻孤独远行的友人。(3)故人:诗人自称。(4)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之马,喻人之分别。

[译文]北城门外青山横亘,东城之外白水环绕。在此地一分别,你就要像孤蓬一样万里飘泊了。白云飘浮不定如游子心意,太阳缓缓落山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彼此挥手,从此别离;萧萧马鸣,不忍分别。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