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冰雕连战士遗体还在原地吗)

125名战士冻成冰雕是真的吗,冰雕连幸存者有几人

在长津湖战役中,有三个连队的志愿军战士们,在极度寒冷的天气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最后被冻成冰雕。这也成为这场战役中让所有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很像想象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拥有如此坚定的战斗意志,就连美军都感到由衷的敬佩。网传称有125名战士冻成冰雕,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准确,下面就和大家讲讲正确的人数,以及冰雕连到底有没有幸存者活下来。

1、125名战士冻成冰雕是真的吗

实际上,被冻成冰雕的志愿军并不是125名,而是129名。

这些年轻的生命,被一整夜的狂风暴雪雕铸成了永恒,仿佛一座座丰碑屹立在茫茫雪原里,诠释着为了胜利永不后退的战斗血性和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

美军士兵被彻底震撼了,他们对这个谜一样的对手肃然起敬,瞬间明白了为何会屡屡败在这群人手;为何会在朝鲜战争中拥有如此巨大装备优势的情况下,居然会败仗连连;为何一个小小的长津湖,会成为让他们胆战心惊的地方。

无疑,这个画面是最让人扎心的。每一次看到它,都让人泪流满面。是什么样的精神和信仰,支撑着这些年轻志愿军战士,让他们宁愿冻饿至死也绝不放弃阵地,依旧匍匐在地,保持伏击与冲锋姿态?

让我们回到长津湖战役中,去感受那场至今让人刻骨铭心,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

提到朝鲜战争,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上甘岭战役。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战斗中,美军共调集了6万兵力,动用了大炮300余门,坦克近200辆,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坚守的面积仅为3.7平方公里的两个阵地,发起了疯狂的900多次进攻。

恶战持续了43天,把一场原本的战斗打成了战役。美军共向两个阵地倾泻了190万发炮弹,5000多枚炸弹,硬生生地将志愿军的阵地削去了两米多。志愿军伤亡1.15万人,美军伤亡高达1.5万人。

2、冰雕连有几位幸存者

冰雕连有一位幸存者,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一营二连战士周全弟。当时,未满16岁的周全弟卧雪三天三夜,因严重冻伤失去四肢,一位少年生命的轨迹就此改变。

11月27日晚,天降暴雪,西北风裹挟着棉球般大小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夜间温度骤降至零下40度,长津湖地区遭遇了朝鲜50年不遇的寒冬。也就在这晚,志愿军9兵团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的兵力部署,20军隐匿长津湖西侧,27军埋伏在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

美军陆战1师和步兵7师进入口袋后,10万志愿军战士如猛虎下山般扑向了美军,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经过一夜的战斗,美军被英勇的志愿军9兵团分割了5个部分。不过,要消灭被包围的美军,却异常艰难,这场战役也因此持续了17天之久。本来是一场包围歼灭战,却在极寒天气以及装备严重劣势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场击溃战。

战后,美军公布了伤亡情况,在14000多人的伤亡名单中,有7300人冻伤,冻伤者占据伤亡名单的一半。相比于志愿军来说,美军的装备堪称完美:白天配备羊毛内衣、毛衣、毛裤、带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晚上则一头扎进暖和的鸭绒睡袋里,再盖上厚实的棉大衣,美美地睡去。即便如此,美军依然冻伤减员相当严重,更何况装备简陋的志愿军。

第9兵团的伤亡超过了4万人,其中冻伤冻死者高达28000人,直接在阵地上就冻死的志愿军战士有1000人,这就包括6连的125名官兵。还有因冻伤救治无效死亡的战士3000人。

从朝鲜战争的整个结果来看,长津湖战役是一个拐点,击碎了美国人试图在当年圣诞节前就结束战斗的图谋。

看到冰雕连的照片,我们不仅要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没有御寒的服装,没有果腹的食物,甚至于没有像样武器的志愿军战士,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能迸发出如此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其实这就是一种信仰的力量,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才让这群年轻的生命能够宁死不退,敢于牺牲,才让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畔无坚不摧!

冰雕连照片的背后,其实就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不愿受欺凌,拼死血战的真实写照!在那个朝鲜50年不遇的最冷冬天,冰雕连的信仰其实从未结冰!

冰雕连真的被补枪了吗

冰雕连真的被补枪了吗

他们撤退时肯定会观察周边的,看到了肯定是补枪的

当后续部队发现情况不对赶过去的时候,整个连队已经无人生还了,6连有一个战士叫宋阿毛,他在生前的绝笔信上写道:“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连当时的兵团司令宋时轮都说:“我对不起这些战士们!”

美军坐着汽车,住着帐篷,吃着美食喝着咖啡,我们的战士却连冻土豆都吃不上,但是就算这样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依然展示了我们的精神,我们靠着这种精神取得了胜利。

冰雕连的幸存者周全弟老人四肢被冻坏,被迫截肢,他却连说三声对不起,“对不起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没有完成任务,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看完长津湖之后,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团,歼灭美军13916人,俘虏美军1031人,取得了惨烈的胜利。

这是我们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是一场意志与钢铁的碰撞,而我们赢了,新中国站起来了,从此再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轻视我们。

尤其是剧中那句:“不是我们打这一仗,就是我们下一代来打!”让人泪目。我们的和平生活是这些英雄、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们。

冰河英雄幸存者有几位

冰河英雄幸存者有一位。

抗美援朝时冰雕连幸存者只有一人。

电影中,中国冰雕连让人心生敬畏,他们在雪地里潜伏了三天三夜,身上单薄的棉衣,根本抵挡不住零下30度严寒的侵袭,当所有人都被冰成了冰雕连后,年仅16岁的周全弟凭着坚强的意志撑到了最后,撑到了志愿军救援的时候,活了下来。

“冰雕连”战士周全弟,冻掉四肢,仍盼冲锋杀敌

他是长津湖战役的幸存者,在零下 40度的严寒中,他卧雪三日,冻掉四肢,仍盼冲锋杀敌。

他就是周全弟,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参加了被世界军事史称为最为惨烈的战役——长津湖战役。

“不打死美国鬼子,我绝不回祖国,我有这种决心”。这是周全弟的目标,但也成了周全弟一生的遗憾。

1934年6月,周全弟出生在四川省南部县的一个小山村。

他清楚记得当时国民党突然敲门抽壮丁,当时只有他一个男孩在家。“三丁抽一,要么给钱,要么给人。

他并不清楚当兵意味着什么,周全弟说:“去就去嘛,反正我胆子大。”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周全弟紧跟部队从丹东出发,跨过鸭绿江秘密入朝。

在边境,他领到了单棉衣裤、大檐帽和胶鞋。

周全弟老人回忆,当时进朝鲜,敌人的飞机白天贴着山坡搞侦查,为了防止暴露目标,白天不能行军,只能晚上行军。

当时朝鲜遭遇百年不遇的极寒天气,而他们要时刻保持清醒,饿了就捧雪充饥,也能解渴,填肚子。就连小便也要解在裤子里,用身体烘干。

就这样他们坚守了三天三夜,等到第四天,终于迎来了敌人。可当冲锋号吹响时,周全弟发现自己全身僵硬,无法动弹,而当时许多战士已经冻死在战地上,成了“冰雕连”。

战争结束后,战友们将他送回了国内的东北医院。

医生为了给周全弟保命,进行了截肢手术。当时医生有意保住周全弟伤势较轻的右手,但没想到第二天,右手发黑并开始腐烂,骨头都露了出来。无奈之下,只能进行全部截肢。

那年,周全弟还未满16岁。他在医院中整整昏迷了七天七夜,“我是被梦中战场里的轰炸机炸醒的。”周全弟回忆说。

最初他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蒙在被子里哭,拒绝进食。甚至还想死,心想还是死了好,比活着强。

院长为了安慰他,找来了几本书让护士念给他听,其中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了周全弟极大的鼓舞,他决定与伤残斗争到底。

1953年,组织安排周全弟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

首先是洗漱、穿衣、吃饭……一个简单的生活技能,他都要学十几天甚至一两个月。如今,周全弟已经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他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将钢笔捆绑在断肢上写字,与之后的妻子曾凡顺,也是通过两年多的书信来往建立的感情。

他书写着自己的励志人生,经过长期练习,他的书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受到专业书法家的好评。

他身残志坚,继续奉献,这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被人们盛赞为“中国的保尔”。

直到晚年,周全弟老人说他心里最大的遗憾就是没上战场,没打死美国鬼子,没给党和人民争光。

如今,战争硝烟早已散去,老兵精神挺拔依旧。虽然未曾和战友奋勇杀敌,但老兵周全弟的精神却同样伟大,他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告诉我们要自立自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既然活着,就要笑对人生,不断磨练自己。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