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名词解释(昭君出塞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共和行政:厉王专制,利令智昏,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暴动,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弭兵:春秋中晚期由霸主国晋、楚主持的止息战争的盟会。公元前595-前594年,楚庄王率师围宋国都九月,使宋国「易子而食,拆骸以爨」。十多年后,宋国右师华元利用其与晋国中军师栾书和楚令尹子重皆为好友的有利条件,在晋、楚间进行撮合。前579年,晋上军师士燮与楚公子罢遂在宋国都西门外订立盟约。盟约规定晋、楚不以兵戎相见,同心怜恤诸侯,互通聘使。但晋、楚均无止息战争的诚意,盟约缔结四年后,两国发生鄢陵之战,弭兵盟约失效。

胡服骑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作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发展骑兵,开拓北地。胡服骑射虽然引起贵族的不满,却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赵惠文王(前298-前266)继位后整顿内政,于是「民富而府库实」。当时楚、齐相继衰弱,赵国因此成为唯一能与秦国争雄的强国。

.三公九卿: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之下有九卿,他们的名称和职掌是: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谶纬: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基础,以预占为特征的神学体系。谶chèn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起源很早,战国时流行于秦、赵等国。秦末农民大起义曾利用这种迷信形式,如《史记•秦本纪》所载“亡秦者,胡也”的谶语,《陈涉世家》所载“篝火狐鸣”、“鱼腹帛书”的故事。西汉中期以后方士们采集、制造大量谶言,结集为书。与此同时,以《公羊传》、《尚书大传》、京房《易》学、《春秋繁露》等为代表的西汉今文经学,依据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理论,解释社会政治现象,预占色彩日趋浓厚。哀、平之际,谶言迷信与今文经学中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神学合流,并吸收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天文占、五行占、杂占、符命、五德终始等迷信形式,形成谶纬神学。王莽代汉,光武中兴,都利用过谶纬中的图谶符命。东汉时成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极为盛行,亦称内学,经过官方学者整理删简,逐渐定型,以符瑞预占为主的称谶书,如《河图》、《洛书》、《论语谶》等;附会儒家经义以言灾祥符命的称纬书,如《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经纬等。其内容实质并无很大区别。经过石渠阁、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完成其与今文经学的结合。其中既充斥荒诞迷信的内容,又包含一些天文、历法、地理、农学、医学、乐律等方面的科学史资料。如《尚书考灵曜》说:“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反映了当时朴素的地动假说。对于研究西汉后期至三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状况、思想、宗教、艺术、风俗,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其社会政治观所采取的五德相生说,及带有影射性的神秘谶言,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在王朝更迭时往往被用做膺受天命的依据,加剧社会的动乱。魏晋以来,历代统治者数加禁毁,大部分已散失,难窥全貌。前人有数种辑本,以赵在翰《七纬》较佳。近年有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重修纬书集成》,最为完备。

中朝:1.临朝之时。 2.汉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员。 5.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南北朝时,亦称南朝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时亦指中国。

清议:(对时政的议论;社会舆论。)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

党锢:禁止某政治团体或派别中的人员任官职及限制其活动。

(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周原:周原包括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一部分。古公亶父曾在此处营筑城郭、宫殿、宗庙、房屋,成为周人的早期都邑。后来,周文王、周武王虽然迁都丰、镐,但周原一带仍是一处重要的政治中心。

宗周:(1).指周王朝。因周为所封诸侯国之宗主国,故称。:(2).周代王都所在,如丰、镐、洛邑亦称为宗周。

成周: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为王都。西周时期,东都唯一城,名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西周覆亡,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遂称王城。春秋中叶,周景王卒,发生王子朝争位之乱。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王子朝之党势盛,迁居到过去殷民居处之地。公元前510年,晋人率诸侯为敬王修城,此后,成周指周王新居之城(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成周与王城分指两地。敬王以下各王均居成周,直到最后的赧王才又迁回王城。

藉而不税:(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善恶取于此,不税民之自治也)

急!关于高一历史的名词解释

1、基本就是指反对共产党的。比如伪满州国、蒋介石、汪精卫等等。现在除了对大奸大恶,很少使用这么明感和尖锐的词了

2、左基本就是王明,太激进,主张和敌人硬拼;右主要指陈独秀,投降主义错误

3、改变了军队,由原来的军改为团,节省了编制。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4、就是由党委指导军队。从红军到解放军都有指导员,他们就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表现。

5、红色政权就是共产党政权,白色就是伪满洲国和汪精卫伪政府。

6、普遍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他的著作和别人对其补充。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7、5次对红军围剿,试图歼灭红军。因为他们虽号称围剿,但前4次都是围而未剿,也就是都失败了。

8、财产

9、经济封锁就是不和共产党做生意,不去解放区卖东西。独裁统治就是一个人把持朝政,不让其他人干预。

10、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为了争取民主的运动。政权就是运动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没有这个特定概念,民主了自然自由。

一般来讲,民主运动都是由资产阶级完成。中国比较特殊,由共产党全包了。

1.什么是反动派?

2.什么是左和右倾?中国在这方面有什么表现?

3.三湾改编改了什么,即其内容。

4.什么叫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什么是红色和白色政权?

6.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什么?在中国革命中有何影响?

7.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是什么?为什么围剿打引号?

8.1931年土改中,贫农中农富农雇农是依据什么分类的?

9.什么是经济封锁跟独裁统治(国民党)

10.什么叫民主?民主运动是什么。民主权利,民主自由呢?

光武中兴的名词解释

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

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

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扩展资料:

鉴于王莽的教训,光武帝,一改汉武帝以来对少数民族的征服和王莽的大民族主义,从休养生息的总方针出发,确定了自己的一套民族政策,从而为东汉王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比如实行“逸政”安边,不妄开战端。

着眼于合作发展,实施扶持政策;试行“以边制边”,采取“自治”政策等。从主流上看,光武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的是友好、友善、自治、互助的的政策,属于以德治边。这些政策成功地缓和了民族矛盾,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通都大邑商业繁荣,商人的足迹远至西域和国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武中兴